第(1/3)页 荀彧说完,就见几名军士,抬着一箱箭头、两筐箭杆,以及油漆、雕翎、锉刀、磨石等物,走到场地中央。 除此之外,还摆了几个工作台。 两侧武将纷纷看了过来,都不知道荀彧到底要做什么。 “谁会造箭?”荀彧高声问道。 造箭之难,首先在于原料。 虽说一支箭只有箭头、箭杆、尾羽三部分,但每一样都马虎不得。 箭头不过关,箭就没有杀伤力;箭杆不过关,箭就射不准;尾羽出问题的话,箭就容易打漂。 这不仅是个技术活,而且十分耗费时间。 军营之中,大多数人对造箭都是一知半解。偶尔有几个知晓的,也是嘴上说的多,一上手就懵了。 荀彧喊了好几声,才从人群中走出十个人。 “回大人,我们会造箭,不过,手生。” 荀彧笑道:“没事,知道怎么弄就好。” 他指着右手边五个人道:“你们五个,就按照老法子造箭。” 指着左手边的五个人道:“你们五个,按照我的办法造箭。你,负责打磨;你,负责组装;你,负责刷漆;你,负责尾羽;你,负责品控。” 最后那人笑道:“荀大人,何为品控?” “就是品质把控,倘若有残次品、不能用的,你就挑出来,放在一边。” 等几人全都明白了,荀彧又道:“你们两边就比一比,哪边速度最快,造的箭最好,胜出者,赏钱十贯!” 一贯,是一千枚铜钱;十贯,就是一万枚。 汉末时期,因为战乱、治安等原因,各地的物价差别很大。 许都身为国都,局势相对稳定,并且,在曹操的治理下,物价有所回落。一石米的价格,大概在二百钱到三百钱之间。 赏钱十贯,对于这些军士来说,等于他们大半年的粮饷。 众人摩拳擦掌,都想在诸位大人面前好好的表现一番。 荀彧看向曹操,请示道:“主公,可以开始了吗?” 不管怎么说,曹操都是主君,刚才已经扫了他的面子,现在,无论如何都得把他捧起来。 曹操正自瞧热闹,听到这话,先是一愣,随后急忙点了点头,“开始吧,我也想瞧一瞧,小先生这个法子,到底有何精妙之处。” 一声令下,十名军士纷纷忙碌起来。 不同的是,右侧五名,依照的是祖传的老办法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