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51章 视察光明岛-《季天侯厉元朗小说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冬季的大海风很大,穿上外套明显感觉到一丝凉意。
    其实,选择这种天气前往,并不是最佳时机。
    唯一好的一点,是游客较少。
    旅游旺季人山人海的情况不复存在。
    据翟冰介绍,光明岛没有高楼大厦,大多以二三层的楼房为主。
    早期的光明岛是个渔村,岛上居民多以出海捕鱼为生。
    后来战火不断,严重影响他们的生计,不少人南下海外谋生。
    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,在海外取得成功。
    挣钱的渔民子弟,就在岛上老家盖起洋房,上世纪二十年代初,是最多的时候,俨然变为一种风气。
    雨后春笋般,一栋栋别墅洋房拔地而起,一时间覆盖在岛上各个地方。
    厉元朗坐在游船上,欣赏自然美景。
    到若州上任之前,厉元朗就对光明岛有过研究。
    光明岛和若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明岛和若州市区一海之隔,最近直线距离仅五百米左右。
    那么说,财力雄厚的若州市为何修建跨海大桥呢?
    这里面有几方面因素。
    第一是没有必要。
    光明岛主打旅游品牌,吸引大江南北的游客来此游玩。
    乘坐游船可以体验坐船的感觉。
    其次,为了保护光明岛与世隔绝的独特风景,不允许车辆进入。
    一旦修建大桥,方便人们出行,势必开放机动车道。
    如此一来,汽车产生的尾气会严重破坏岛上生态环境。
    目前,岛上使用最多的是旅游观光车,全部采用电力驱动。
    最后一个,如果修建大桥,那么游船公司就得倒闭,就会产生大批下岗人员,流失大量人才。
    况且,光明岛保持原生态,特立独行的运作方式,更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。
    万一岛上到处都是高楼大厦,四通八达的跨海大桥,和其他沿海城市大同小异,就会失去原有特色。
    由此看来,若州市领导的眼光看得很长远。
    不像个别城市,鼠目寸光。
    为了发展旅游业,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经验,运用到自己身上。
    反而让原本的景色失去特色,弄得不伦不类。
    就像曾经的雪湘一样,以雪大闻名。
    不少外地商家看准商机,高价承包当地老百姓的民房改造成民宿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