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地处江南,水脉环绕发达,便是地处终究几分偏僻。 丹阳县百姓的日子,过得也是相当平和。 数年前,一位财大气粗的老员外,因遭灾缘故,携独一小女,数位强壮家仆,安居丹阳县。 为富贵,却是仁义。 灾难日,慷慨施财。 修桥铺路,资助寡居孤苦。 善人名声,传扬整个丹阳县。 方圆数十里,都清楚丹阳县有个财大气粗,乐善好施的张姓员外老爷。 时光如长河,无情奔流向前。 恍然间,已然是七八岁月。 丹阳县城中央主干大道,七八岁孩童向前沉稳而行。 年岁虽小,眉宇间的灵动却是不凡。 哪怕家中不似富家那般,学堂安坐,却是用功非常。 先天优势,再加后天努力。 如张家员外老爷,乐善好施的名声一般。 小小孩童,聪慧之名,同样传扬四方数十里。 “董永哥哥,你等等我啊!” 一声稚嫩中透着清脆香甜的女声,自身后传来。 几声急促脚步,不过七八岁年龄,已然显露几分美人框架的小女孩儿,几分气喘站在了停下脚步的董永面前。 如今这般时代背景下,倒还未曾有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言论。 不过学堂里,女孩子还是相当稀少。 温饱安乐能够保证的普通百姓,能供得起一个孩子读书,已然是非常不错的事情。 哪里还有多余钱财,让一个女孩子入学堂。 如今这年头,出现在学堂上的女子,不是出身富商之家,便是巨贾之府。 “张家小娘!” 小小后退一步,待小姑娘呼吸平缓之后,同样七八岁的小男孩儿,一礼而行。 七八岁的女孩子,称之为姑娘,自是相当不合适。 “董永哥哥,你我自幼相识,实在不必这般讲究礼仪。” 气息缓和的小姑娘,看着如此肃然礼仪,不由脆声道。 重礼仪,知分寸,自是好事。 然与自己也是如此,却是多了几分生疏。 哪怕两家现实差距有点儿大,一些缘故,却也让两家多有交集。 七八岁年龄说从小一起长大,倒是显得几分怪异。 然就现实来说,倒也算不差。 毕竟自那懵懂襁褓时期,就已经认识了。 “男女之间,自不可过多密切。” 七八岁的年龄,肃然起来,自是说不出的可爱。 以实际而言,却也可看做是一种担当。 四五岁之时,玩闹自无不妥。 如今已然成长,言说男女大防自是过早。 然有些事儿一旦形成习惯,却是非常麻烦。 早一点注意,自不是坏事儿。 “董永哥哥,你真不必如此的。” “当初我身在襁褓,随父来至丹阳。” “若非干娘喂养,怕是活不过襁褓婴幼之期。” “张家虽然富有,但也非不仁之辈。” “爹爹教导,无论何时,都要牢记喂养之恩。” “董永哥哥你与我如此,实在是令小妹为难。” “难道董永哥哥,再也不愿与我这妹妹······” 泪水未必滑落,眼眶已然通红。 楚楚可怜,让董永一颗心瞬时不安。 “你莫哭啊!” 不安之间,亦是慌乱。 眼泪,无论何时都是女子的大杀器。 无论幼小还是亭亭玉立,眼泪落下,便叫人束手无策。 “小娘子,你怎么哭了?” “是这个只知道读书的呆子惹你了吗?” “给本少爷揍他!” 同样七八岁的年龄,带着几个书童还有一大堆家丁,着实气势汹汹。 “傅官保,我哭不哭,与你有什么干系?” 方才还泪水滴落,楚楚可怜的女孩儿,两道眉顿时向上一挑,几分英气凌厉。 “张家小娘,我······” 七八岁的小屁孩,自不懂得许多。 反正看着小女孩儿对书呆子董永是那般和善,而对自己总是不冷不淡,甚至有时明显冷对。 差距明显,自是对董永这个书呆子,多了几分不爽。 “张家小娘,我家少爷好心为你,怎可如此不懂礼?” “张家财大气粗,我傅家老爷在外为官,也是不俗。” 同样差不多年龄的书童,看着自己少爷吃瘪,清脆出言。 第(1/3)页